- NGN(Next Generation Network)下一代网络首页
- 客服中心
- 新闻中心
- 美国云存储商Dropbox再融资15亿
近两年来,政府大力解决互联网互联互通问题,在下调交换中心结算价格促成电信、联通间大幅度带宽扩容后,近期宣布在成都、武汉、西安、沈阳、南京、重庆、郑州七个城市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。新增点和原来的京、沪、穗节点初步实现了我国骨干网网间架构的全面布局,对于网间访问性能和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升,同时促进了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。 减少中西部流量绕转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是“一点接入,全程访问”,这要求各运营企业必须在物理层面实现跨网之间的互联互通。目前,我国在京沪穗三地设有骨干直联点,在过去的十多年里,这三个互通节点为疏通我国八家骨干网互联单位的网间流量、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 然而,随着我国互联网网民的迅速增加,新技术新业务的层出不穷,现有网间互联架构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。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,中西部地区的网间流量大幅增长,从2009年的日均流量40G增长到目前的180G左右。由于我国互联互通节点集中在东部三个城市,导致现网中西部180G日均流量产生4000km~8000km的长距离绕转。以两家运营企业西部省份的互通流量为例,互通流量从发起访问点出发,需在全国进行长距离绕转才能迂回至目的点(如右图所示)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上网体验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监测分析平台数据显示,在我国七大行政区域内,西部省份网间流量平均时延近200ms,其网间互联质量是我国最差的区域。 本次在中西部城市成都、西安、郑州、武汉增加骨干直联点后,中西部流量可以实现就近过网,提升网络疏通效率的同时,可减少20~40ms(按国际通行的1000km可减少5ms传输时延计算)的传输时延,并能减少由于长距离绕转带来的路由器跳数增加,预计中西部省份互访平均时延及丢包率都将明显降低,广大中西部地区4000多万宽带用户的访问质量将明显得到改善,更加有利于中西部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 提升互联网网间访问整体性能 互联网网间带宽不足影响网间访问性能,一直是我国互联网互联互通面临的主要问题。尽管近两年运营企业已加大扩容力度,我国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470G,但由于网间带宽历史欠账较多,几个主要互联方向的网间质量仍然难以保证。本次新增7个骨干直联点,要求所有经营性骨干互联单位必须接入,新增点当地主导运营企业接入带宽不得少于50G.按保守估计,一个新增点各方向带宽和最低接入80G,7个点至少将一次性新增560G网间带宽,增幅达到38%,明显高于往年运营企业间的常规扩容。可以预见,本次新增骨干直联点工程完成后,将大幅改善互联网网间访问整体性能。 兼顾网络流量格局演进趋势 云计算等业务发展将对全球互联网架构产生深远影响。根据思科的预测,未来几年云计算数据业务的增长率每年将超过35%,到2016年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总流量将达到6.6ZB(1ZB=10亿TB)。云计算中心倾向于选择电力资源丰富、地理条件安全、高纬度、很少有自然灾害的地方,我国西北、西南、华北、东北都是云计算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。本次骨干直联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这些地区未来的流量需求,即便现在这些地区尚不是运营企业骨干网核心节点,但通过骨干直联点的部署,带动运营企业网络调整,为未来网络流量发展做好资源储备。 提升网间架构安全性能 长期以来,我国一直保持着仅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地建设网间骨干直联点的格局。由于骨干直联点少,单点流量压力较大,各互联点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冗余保护,存在较大的网络运行安全隐患。增设7个骨干直联点后,我国互联网直联点达到10个,原来一点瘫痪全网阻塞的潜在隐患将基本消除,且10个骨干直联点遍布我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区域,要求新点与老点互为备份,多节点分摊、多路由疏通的互联格局基本形成,网间互联冗余保护能力显著提升。 本次增设骨干直联点遵循“西增东扩、全方位、立体化”的互联架构优化总体思路,将有效推动网间带宽扩容、提升用户感知、加强网络安全性能。期待工程尽快实施,为“宽带中国”战略的实施做好网间保障。